“简直是胡闹。”
吏部衙门中,尚书宋璟将手中的任命书重重地拍在大案之中,瞪着眼珠看着杨玄璬,吃人般的目光恶狠狠地吼道:“杨侍郎,他郭子琇前些日子还只是小小的昭武校尉,就算当了几天县令,也不至于连升三级成了一上州刺史吧?这件事若是被人查出来,本官也必受你连累。”
杨玄璬不以为然的一笑,淡淡道:“查?怎么查?郭子琇虽说升官够快,但这也是人家能力的一种体现,虽然说人家的起点低,但人家进步速度够快,而且……”
杨玄璬意味深长地笑道:“这可是晋王殿下的安排。”
“晋王?”听到这两个字,宋璟的脸上闪过一丝古怪,重新拿起那张纸看了起来,却始终没有再表态。
他不表态不要紧,杨玄璬却是急了,自己都搬出晋王来压宋璟了,怎么他就是一付油盐不进的样子呢?
难不成,这点小事还要晋王亲自出马不成?
杨玄璬犹豫着,要不要先让大哥杨玄琰出面跟宋璟谈一谈,可就在这时,宋璟突然道:“这份经历还是过于单薄了些,无论是谁看到,恐怕都会生疑,这样吧,本官给郭子琇作证,证明他在前朝时便有立功表现,这样一来,他升任灵州刺史就不会有人挑出毛病了。”
这……
杨玄璬都听傻了,这还是那个刻板、无聊,不通人情的吏部尚书吗?
这件事办得如此圆滑,甚至连自己都挑不出什么毛病。
可问题是,他为何要帮自己?
还是说,他真正想帮的是……晋王?
杨玄璬突然有所感悟,脑子里想到大哥曾经的话,难道宋璟居然也是向着晋王的一员?
只是再看宋璟的时候,却是一脸不耐烦地呵斥道:“这种事只此一次,以后万万不可拿到本官面前,你先下去吧。”
“是。”杨玄璬有些茫然地点了点头,带着疑惑回去交差去了。
诗会一事,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就连在深宫之中的李瑁也都听闻此事。
虽说自己也觉得这更像是李琰的玩乐之作,可毕竟这是以诗为才的年代,自己也对这次诗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本还想着该怎么才能参与进去,起码也得多得到些优秀的诗作才行,就在这时,一个来自李琰的邀请放到了李瑁的案头。
虽说知道李瑁不能轻易走出深宫,但并不代表他不能深度参与到诗会其中,按李琰的说法,此次诗会一共有一百二十八人参与,一共分成七轮,以每轮最精彩之作之半数留下,直到分出最后的魁首。
当然,这其中自然还有一些大家都拿捏不住的诗作,这就轮到李瑁出手了,将诗作送到他面前之后,由其定夺最后的胜者。
李瑁一想,这倒是件好事,一来自己也能读到佳作,二来自己也能参与到其中,让士子们感受到皇恩浩荡,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拿定主意之后,李瑁立刻给了李琰回复,人虽坐在宫中,但心思却飘到了宫外,有时候甚至开始羡慕起李琰来。
每天不用处理那么多奏折,也不用去管天下那么多不平之事,更不需要时时刻刻保持一付庄严的形象。
倒是他,每天吃喝玩乐得不亦乐乎,甚至听说如今的李琰已经成了长安城那些花魁的目标,又有哪个风尘女子不希望找一个下半辈子无忧无虑的男人呢。
想到李琰的花名,再想想自己的后宫,甚至连皇后是谁都不是自己能够作主的事情,李瑁脸上闪过一丝苦笑,呆呆地望着身下坐着的龙椅,眼神中说不出来的复杂。
殊不知,天下又有多少人在羡慕着他,手中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
以诗相伴,以诗会友,同样的口号不知道喊了多少遍,又开了多少场诗会,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