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王庸这个奇葩理论,众特战队员都有些不理解了。
那么高大上的特种作战,怎么到了王庸嘴里就成了猥琐的偷袭呢?
见特战队员们不解,王庸招招手,示意一个队员上前来。
“假设你现在已经发现我,我已经没了偷袭空间。那你准备怎么对付我?”王庸问那队员道。
那队员想都没想,就身体一倾,猛的朝着王庸扑了过去。
而王庸一动不动,等到那队员快要扑到自己的时候,骤然挪动脚步,身体滴溜溜一个旋转就到了那队员的身后。
下一秒王庸浑身上下爆发出骇人气势,如同一只盯了猎物很久的土狼,张口就朝着那队员的后脖颈咬下去。
那队员只觉后脖颈发凉,还没来得及转身防御,就落入了王庸手中,被王庸捏住了脖子。
王庸象征性的在那队员脖子上作出一个折颈动作,示意那队员已经死亡。
“看见没?这就是一刹那从正面对攻转为背后偷袭。关键点就在于步伐的利用,我转身绕背的步伐是趟泥步,而瞬间偷袭折颈的步伐则是咏春进马。为什么我说步伐是特种作战的重中之重?原因就在于此。一个步伐好的特战队员就能比别人活得长活得久。”
王庸重复一遍趟泥步跟咏春进马,讲解道。
正如王庸所说,步伐是关键所在。所以王庸也讲解的格外细腻,真正将灵魂技艺传授给了果邦这批特战队员。
而从此这这队伍也将烙上王庸烙印,不管以后王庸跟他们是友是敌,他们都不可能抹去这种烙印。
很快,这批队员就初步掌握了两种步伐。
而紧接着也有人提出了疑问:“王老师,要是对方身手也不错,绕背不成功呢?难道还要继续选择偷袭战术吗?”
王庸看那人一眼,赞赏的点头道:“这个问题问的很好,确实会遇见那种对手。而我的回答则是——别让你手里的枪成为玩具。”
“啊?”
这话却是让众人不明白了。之前王庸还说要尽量做到悄无声息,尽量不开枪。但是现在又说开枪射杀对手,这不自相矛盾吗?
对此,王庸解释道:“斩首行动的目的是斩首别人,而不是被人斩首。一旦遭遇险境,确实无法破解的时候,就应该选择信任自己的兄弟们。开枪或许会惊动敌方,但是你的兄弟也会帮你稳住局面。更何况,我们还会在行动中安插狙击手,辅助行动。”
一听到狙击手三个字,之前那个提出问题的队员眼睛立马亮了起来。
王庸看到他表情,当即知道这家伙狙击技术应该不错,否则不会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而他的军帽上边斜插着一根白色羽毛,似乎是在效仿越战时期的美军传奇狙击手——白羽毛。
果然,王庸一问之下,那家伙给自己取的外号便是白羽毛,其心思可见一斑。
美军狙击手白羽毛真实姓名叫做卡罗斯·海斯卡克。
他在越战狙击王的排行中位列第三,官方给出的狙杀数字是93人。而实际上这个官方数据是不严谨的。
因为官方认定的标准非常严格——它要求在正面的战场上,一个狙击手搭配一个观测手;再依照官方要求,以第三方公证人来确认狙击结果。但在越南战场上,第三方的公证人往往不存在,在无法确认的状态下,其实卡罗斯的击毙总数早已突破三百人,而部队中相信他击毙总数超过四百人者,更是大有人在。
可以说实际上他才是真正的狙杀之王。
当时北越方面开出“三万美元”的高价悬赏卡罗斯的项上人头。这个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