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诚《南明史》
“来亨部凡三万余人,来亨死,或死或逸去,就俘执者百五十人而已。余众散入秦、蜀山中,不知所终。来亨败没,中原无寸土一民为明者。”王夫之《永历实录》
我在编写此章时一直在想,茅麓山的冲天大火中,李将军究竟守护的是什么?
大明? 衣冠? 忠义? 尊严?
都是,似乎又都不是,如果非要概括的话,那是民族灵魂的光辉。是明末大荒之下赈灾款被贪官污吏们瓜分殆尽以致活不下去的人反抗朽明统治,不惜螳臂当车的勇气,是这种精神延续到清朝,那些在剃发、逃人、圈地、投充下依然活不下去的人反抗八旗铁骑不惜飞蛾扑火的壮烈,是普通人反抗社会不公、民族压迫、世界恶意的呐喊。
尤其光彩夺目,熠熠生辉的是这种光彩不是展现在世受国恩的士大夫们身上,而是展现在那些未收国恩的“反贼”们身上,这不是士大夫们的传记,而是匹夫们的史诗。
事实上,剃发易服所激起的仇恨和民族意识是近代中国以前最为强烈的,南明民间反抗力度之剧烈,参与阶层之广泛(农民军、士人、残明旧部、宗室、海商还有大量普通百姓)是之前任何一个时代反抗异族所不能比的,哪怕两宋之交或是宋末都无法与之相比,衣冠问题涉及到整个华夏的价值认同这一点几乎是所有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的共识,所以那个时代,出生农民军的李来亨,不见得比士人欠缺什么民族意识。
李来亨青年时代刚好经历了顺军在陕西的大败,顺军由盛转衰,无数战友死在清军手里,这种痛苦和对清军的仇恨比其他人更强烈,毕竟是在得到天下的咫尺之遥被清军打下了地狱。
此外,天下沉沦已是板上定钉的事,问题是谁来为这件事负责,清军入主中原的借口是吊民伐罪,以农民军为死敌,这一点天下皆知,
如果李来亨率顺军残部投降,那就是坐实了清方吊民伐罪的借口,当年在南都莺歌燕舞,不知所谓,勾心斗角还活到了最后的人,定然会掌握话语权,将顺军这个群体以不忠不义的形象登台与收场,与其遗臭千古,不如守着忠义二字奋战至死。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明末那段历史深深吸引着我,并让我沉醉其中的原因。那段历史是士大夫们和社会精英的滑稽戏,却是近代以前匹夫们,那些在史书上大部分情况下都占不了一行的人最光辉夺目的时代,我看到了普通人身上层出不穷的勇气、不屈、忠义、尊严。
最后我简略罗列一下自李来亨之后的反清复明斗争
(吴三桂那三个反王不算,同时郑成功也不算入其内,毕竟他是历史教材所宣传的,人尽皆知)
康熙十二年,杨启隆假名朱三太子反清复明……
康熙十七年,福建蔡寅,自称朱三太子,纠众数万,克泉州,打漳州……
康熙四十六年,一念和尚借朱三太子名义反清,建号“大明天德”……
康熙六十年,台湾朱一贵,自称“中兴王下大元帅”反清复明……
雍正六年、七年,浙江、山东先后有百姓托名朱明后裔抗清……
雍正八年、十年,四川、广东百姓打出“朱四太子”旗号抗清……
吕四娘刺杀雍正……
乾隆朝,牛八教(隐喻朱)首领,以胜朝嫡裔名号反清,持续几十年……
白莲教鹿邑人王发生,亦称明裔朱姓,反清复明……
乾隆退位,白莲教大起义,也就是川楚教乱(从公元1796年-1804年),席卷十余省,保守估计死亡人数约1,600万,但因川楚教乱而流离失所的百姓接近上亿……
嘉庆十八年,李文成自号“大明天顺李真 主”(暗喻复辟成功的明英宗)反清复明,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