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支宣传队成员共12人。其中有“水荷花”周小荷、“兰花花”兰小翠,“三笑花”梅笑倩、“崖琼花”方琼枝、“灯笼花”高登荣、“八雅花”孟雅丹,以及刘大树和申艾华。广土队的柳志远、“百灵鸟”关巧巧也抽了来。
可以看出,仅松树沟小队就抽调了8名队员,其中就有阮立富和张有青他们精心评选出的“八朵花”中的六朵。 有这六朵花,宣传队从阵容上就闪眼耀目。
队员们下午和晚上,从各个生产小队,赶到位于徊水边的大队部那几间屋里。
朱老师召集大家,盘点宣传队里的“人才”资源。
带队兼艺术指导朱老师会拉二胡演独奏,柳志远能吹几曲竹笛,周小荷会拉手风琴,方琼枝会表演芭蕾舞。队员们的嗓音也不错,样板戏、革命歌曲独唱、合唱这些,都有两下子。
特别是关巧巧,在学校就是有名的“百灵鸟”,活动总少不了她边唱边舞《毛主席的光辉》、《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毛主席》等歌曲。革命样板戏李铁梅和阿庆嫂的唱段,她也拿得出手。
而“灯笼花”呢,她用女中音演唱的《草原之夜》、《马儿啊,你慢些走》常常博得同学们的掌声。
听到大家七嘴八舌地相互介绍,朱老师心里更有底,也更兴奋。 这天,朱老师梳理了一遍排练的各个节目,然后把队员们召集一起,讨论保留哪些,去掉哪些。
最后,他说:“我们的节目,按照大队党支部定下的调子,在政治挂帅、突出无产阶级政治方面,做到了,方向上没问题,我不多说。重点放在演唱八个样板戏,宣传农业学大寨上,也对头。不过,我觉得还是单调了些,应该还有结合当地实际的计划生育、破旧立新、批评讽刺重男轻女、丈母娘要彩礼、坏人侵占集体财产等落后思想和传统风俗等内容。”
队员们纷纷赞同。
接着大家开始扩大收集资料范围,给高中同学和老师联系,还打听其它生产大队宣传队都演什么,希望广泛借鉴外面的好节目,弥补内容上的单调。 但反馈来的信息,朱老师左盘算,右扒拉,发现不理想,都是当前流行、众所周知的那些节目,没有特色。本宣传队缺少的,别的地方也没有。怎么办? “朱老师,我们自己编吧,更贴近队里的实际,接地气。”柳志远提议道。 “对呀,我们自编小短剧什么的,自己来演,独具特色,岂不更好?。 但是,谁当编剧呢?朱老师为难了。
在“灯笼花”的提醒下,朱老师找到申艾华,问是否可以拿出个剧本来,提高思想宣传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这位朱老师,早听人说申艾华是众多知青中的文化人。这一忙,他倒忘了。
艾华没有思想准备,说:“朱老师,我没有写过剧本呀。”
朱老师说:“没写过不要紧,大作家也是从第一篇第一个字开始的?他们当初不见得有把握写好,没想到后来也成为作家,成功了。”
艾华道:“说的也是,但人家是人家,我没人家的才气。不过,既然是领导的要求,我试试看。”
当夜,艾华在灯下完成了题为《在广阔的天地里》短剧初稿。第二天,艾华又做了部分修改,觉得还过得去,就交给 “灯笼花”,让她先看看。
“灯笼花”很快从头到尾看过了,叫道:“哎呀,你这么快就拿出来了?真是快手,而且针对性强,符合农村现实,我这就交给朱老师。”
少年时期,艾华就爱写一点文章。这是因为,他总觉得心中有很多东西,需要用文字表达出来。
直到如今,他还无比思念马蹄店学校的那个王老师。
那是小学五年级时,他们班换了位班主任,教语文。据说是回乡的高考落榜生,劳动两年后,被抽到了学校当民办教师。
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