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三八西”林场东山坡下的梅笑倩墓前,来了两位手持白花的人。
一位是孙顺龙,当年在松树沟时,他与梅笑倩是“做饭对子”。
另一位,是松树沟生产小队“八朵花”之一的“王牡花”、曾在油子寨大队学校任民办老师的王牡凤。
多少年之后,孙顺龙才从瘦子葛永平那儿,知道梅笑倩的事。
今天,他带着妻子王牡凤,特意从贤城赶到了“三八西”,来祭奠昔日的知青战友。
当年,称为“美酒窝”的梅笑倩,眼含热泪送走的那个孙顺龙,被分配到民水县商业局下属的供销合作社刘堂公社门市部工作。
巧合的是,与他同在一个公社供销门市部工作的,竟然有个熟悉的人。
她就是王牡风,比孙顺龙早来半年。
“你不是到部队去了吗?怎么在这里?”孙顺龙不解地问。
“我怎么不能在这儿?”王牡凤笑了,反问道。
“我是说,女孩子到部队一般都嫁给军官了,不会这么早就退伍的。”
“那我就是二般了?”
“快告诉我吧,太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
“那好吧,不过,你得先给我说说,你怎么从知青点出来得这么快?
好像除了周红霞之外,你是第二个抽出来的。”
“那是我捡到一个便宜,人家都嫌弃这站柜台子的工作丢人,不愿干商业,最后‘鼻涕掉进嘴里’,就落给我了。”
“哦,这么说,我们干商业的低人一等了么?”王牡丹凤露出不快。
“管人家咋说呢,有个工作就行。你是不是也爱上这个工作,专门找你爸爸转业到这个香饽饽行业里来的吧?”孙顺龙道。
“正准备对你说我的情况呢,没想到你说艾华他们看不起这个行业,我现在就不告诉你了。
以后看我有没有心情,再考虑是否跟你讲。你我呢,现在既来之,则安之,先干好本职工作吧。”
“也对,管他别人怎么看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再说,行行出状元,说不定谁会比谁强呢。”
孙顺龙好像天生就是做商业工作的料,又是个不甘落后的人,把供销门市部的业务很快全熟悉了。
他还经常跑远近各生产大队,了解队里社员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货。
更为重要的是,他巧舌如簧,与县上供销社领导的关系处得很好,一年后,他被提拔为刘堂公社供销门市部的主任。
当上门巿部的一把手之后,有权力了,求他办事的人纷纷找他。
他充分利用岗位优势,趁当前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物资紧缺之机,把上级拨下来的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以及肥皂、火柴、打火石、食糖、以及人造毛领等,批条子,销售给他认为有用的人。
没想到的是,连本公社书记都高看他一眼。有时为巴结他,还给他送礼。
那个王牡凤呢,在刘堂公社门市部又干了半年,就托她爸爸的关系,调到贤城市,到人防工程办公室工作,进市里去了。
王牡凤不告诉孙顺龙为啥这么快就离开部队的问话,是她根本不愿提起那些事。
因为那段经历,她难以启齿。
原来,王牡凤到部队后,成为电话兵,每天头戴话筒,和一大群女兵们一起接接线,转转电话。
后来,一个排长追求她,便谈起了恋爱,那天一不小心,在营房后面的山坡树林里,与那排长发生了关系,正巧被带兵查哨的首长发现。
军营高度集中统一,有严格的组织纪律。部队首长对她进行了严肃批评,并给予了警告处分。
她觉得没脸面在部队干下去了,便告诉父亲说,想转业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