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也许会发现:心理分析总是反反复复在围绕同一个话题进行。
明明已经通过分析解决了的“退行满足”、“人格偏离”,“偶像崇拜”,又会大同小异地以另一种形式出现。
难道心理分析还是无法解决疾病复发的问题?
如果有这种疑惑也是正常的。
但只要把这些反复出现的话题当成一种自然生长的现象,你就会发现:同一个内容,在不同时期会呈现不同的含义。
就像一株幼苗,总是盯着,也不见长;但实际上却在不断生长,每个生长期的形态都不相同。
也可以发现:在前面分析得出的致病原因,似乎都可以马上作出评判:“你不应该这样?你看,你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而得病,太不应该了。只要不这样,你以后就再也不会生病了!”
但是到了后来,这些看似不言而喻的致病原因又变得有合理性。
那些评判也就降低了价值。
无怪乎患者有时明明已想明白,但还是差一点达到完全康复。
这就是自然生长的道理。
比如:就一位患者脑海中经常出现亲人去世的强迫恐惧思维。
这在前面的分析就是:这是一种“退行满足”,一定要以亲人的离去为代价,才能够激发他的勇气。
一般人只要受到一点危胁,他马上能激发本能的抗拒。
而对有些人来说,这种危胁要极端扩大,才能够产生本能的抗拒。
所以说是“退行满足”。
这个时候,可能大多数心理医生都会给他建议:只要“寸土必争“,不后退,你的勇气就会全部激发出来,不再患病。
这似乎是无可厚非的。
正是因为他的后退,才会想到以死亡为底线。
现在只要向前进,就不存在这种恐惧思维了。
但是,即便解释得如此深入,还只是意识层面的,最多是比较接近潜意识层面的。
通过以后的深入,这种“退行满足”会自然生长一种更加接近自然本能的含义:
亲人的去世的强迫想像,不断在提醒他: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为何还要害怕当下的一些事和一些人呢?
亲人难道不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吗?
外界的人和事,相比于亲人,何以如此在意呢?
到以后还可以自然生长为:
原来他是在潜意识中能够接受亲人的去世,而不会因为亲人的离世让自己万念俱灰;或者说他根本不明白死的概念.
这种接受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永远活在我心中。
也就仍然有勇气面对生活。自然也不会害怕自己的自由意志和行为,会引起别人关注,然后危胁到自己的父母.
以前之所以不能接受,是因为那时在面对灾难时,他的本能免疫机制被意外阻挡,意外逃避了灾难.
现在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出现:脑海中出现夸大的灾难印象,以唤起相应的本能免疫机制.
每个健康人的潜意识中都应该具有这种天生的懵懂。否则,亲人的去世,会让他们一蹶不振,无法继续生活。
正是具有这种面对死亡的懵懂,他才能够面对现实生活中许多巨大得难以承受的困难和挫折。
还有前面所说的,一个善良的男孩喜欢一个女孩,可那个女孩却喜欢坏坏的男生。
导致他转换人格,模仿坏男生,导致善良与恶的强迫冲突。
但自然生长到后来就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