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文人黄培芳在道光九年(1829年)游览大鼎庙时候,曾经题诗一首:
牂牁迢递汇端州,形势雄蟠控上游。
万树丛中嵌梵宇,群山阔处让江流。
无边春色方停棹,不断西风正倚楼。
秦代龙祠看报赛,一时箫鼓偏沧洲。
蒋益澧看到了这首诗,就提在正对江面的一座偏殿的侧壁上,蒋益澧觉得这首诗写的极好,尤其好的是“万树丛中嵌梵宇,群山阔处让江流”一句,两山夹江,他只要在山上架起大炮,就能封死这条江。
他知道广東海军有轮船,他不是傻子,他是悍将,他打了十几年仗,从过去一个不安分的游侠,成长到了百战将军,岂是浪得虚名,曾国藩、胡林翼不待见他,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见识,左宗棠看中他,也并不因为曾胡厌弃他,他是有真本事的。
既然早就清楚自己留在广西是为了应对广東有变,又这么长时间他都没有动手,就是因为他早就摸清了广東军的实力,尤其是水军,他发现对方轮船多,大炮多之后,就清楚自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在江面上正式跟对方对战,可是湘军一贯重视制江权,能把太平天国逼到南京孤城,靠的就是湘军的水师,他们知道掌握制水权的关键,所以蒋益澧绝对不敢放弃水路,让自己的军队被人围困。
因此他早就制定了夺两山,控江峡的战略。
只是水师一战的损失,还是让他的心绞痛不已,那可都是家乡子弟啊。
他承认他还是小看了对方的水师,那洋人的火轮船果然厉害。
但现在蒋益澧已经控制了要地,他认为这场仗暂时他打赢了,接下来他知道,只需要守在这里,对方会无休止的派人来送死,除非他们不想要肇庆了。
湘军一贯就是如此,善于将攻守逆转,占住一个让对方不舒服的位置,然后转换防御,由守转攻,消灭敌人,等他们打的疲惫了,湘军在前进一步,在占一个让对方更不能接受的地方。
现在在江西,城市基本上都被湘军控制,太平军依然控制了很多地方,但是主要在乡村,他们现在已经没兴趣攻打湘军驻守的城市,就安心躲在乡下征粮,仿佛忘记了湘军的存在,只要广東的朱逆在肇庆消耗疲惫了,蒋益澧就顺势拿下肇庆,然后继续推进,在跟他们消耗,只需要一步步蚕食,就能消耗对方。
朱敬伦已经感受到这种消耗了,第一次全军出动的大战,给后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到肇庆的水路是畅通的,包括肇庆城内的供应都能保证,九龙交易所能提供足够的物资,只要有钱,没有买不到的东西,压力主要来自于运输。
过去军队出行,都是自己运输,但之前的战斗规模很少超过一万,这一次主力两个军都开进到了肇庆一带,还有更多的军队正在往哪里集结,运输压力极大,肇庆城中还有数万百姓需要生活物资。
单靠军队的运输显然是不够的,朱敬伦否决了军需部门要求征集民船的要求,而是交代他们雇佣民船,委托给民间的商船队来运输,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管理力量,只需要排出一些后勤人员发运和接受就行。
一时间军队撒钱,大量广東的民船得到了一笔利润丰厚的订单,在跟西方轮船竞争中已经处于不利地位的他们,再次遇到了好年景。
道光、嘉庆年间,广東尚有一千两百多艘海船,每年驶往新加坡贸易的商船多达两三百艘,可是现在几乎要被排挤出这条航线了,唯一保持了规模的,是三百多艘盐船,依靠的是食盐专卖的保护。
他们船小,速度慢,消耗人力多,这些不利的因素,完全竞争不过西方轮船,一步步被挤压到了内河船运领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