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组成的海军,还拥有几万绿营,几万八旗,这让他的部队极为驳杂,而且八旗绿营并不是很听指挥,所以他应该是最好打的,谁都没想到李秀成竟然不是先打鲍超,反第一个就对上了难啃的硬骨头左宗棠。
是李秀成蠢吗?
当然不是,李秀成对江北的态势估计比谁都了解,这几年独揽大权,他进步多了,已经可以跳开军事看军事,从其他角度看军事问题,比如用政治来解读军事问题。
他看的透彻,曾国藩南下大明,湘军立马就缺了主心骨,分裂成曾国荃和鲍超两个派系,曾国荃这两年扎根安庆,就没挪过窝,太平军虽然就在南边的徽州府跟安庆隔江相望,当年这几年就没真的想过要过江再次包围安庆,两军倒是相安无事。
李秀成摸清了曾国荃的性情,他认为如果他去打鲍超,曾国荃肯定不会支援的,要支援也只会是在鲍超被自己打的差不多了,曾国荃才会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但他如果去打曾国荃,鲍超却有可能增援,至少会派出洋人的舰队增援,不能掌握制江权,李秀成就没有打下安庆的本钱,更何况跟曾国藩打的交道太多了,知道曾国荃是一块多么难啃的骨头。
如果李秀成去打左宗棠也是同样的道理,鲍超可能也会派舰队增援,而他打鲍超的话,左宗棠也会增援。看起来,就是打鲍超最佳,但李秀成选择了先向左宗棠下手,他笃定只要鲍超在中间,曾国荃就会坐山观虎斗。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洋人,清廷上下已经畏惧洋人如虎,就是左宗棠等人也都认为洋人不好惹,可是李秀成对洋人有心理优势,总觉得洋人跟他堂堂正正作战的话,根本就占不到便宜,他三次攻打上海,都不是因为军事问题失败的,基本上都是因为政治问题,比如天京被围。
历史上,李秀成被曾国藩俘虏后,评价洋人的时候,依然带着轻蔑的口气说‘那时候洋人并不敢与我见仗,战则必败’,李秀成倒不完全是吹牛,他在跟洋人的武装力量交战中,始终是占有优势的,华尔的洋枪队多次被他打败,华尔本人都被打死。
所以对于攻打上海,李秀成没有任何心理压力,反正他都打第三回了,这次他的力量更加强大,没道理打不下。
至于防守上海的左宗棠,他也不在乎,反正本来就要跟左宗棠较量了,不打下上海,他也没有一个最佳的北上基地,打下上海,从上海走水路北上,似乎更容易。最重要的就是上海的财富让他不能不心动,这几年虽然有江南的生丝生产提供财力支援,但是他买了太多的火枪大炮,财政压力始终很大,太平天国的政治也越来越腐敗,尤其是洪姓王爷依然不改本色,贪腐无度,他对此也默认了,就连他自己都算不上清廉,农民革命吗,哪有宣传的那么伟大,农民造反的唯一目的,是翻身做地主,而绝对不会抱着让全天下人过上幸福美满的好日子这样的伟大抱负。
因此太平天国不但腐敗,而且大家都觉得理所应当,腐敗也是一种成本,会一步一步侵蚀本该属于政府的财力,因此太平天国的财政始终是捉襟见肘,如果能将上海收入囊中,李秀成相信,太平天国不但能获得一个理想的北上渡江的港口,而且还将得到充足的财力支撑北伐。
这是战略问题,他前后三次攻打上海,其实目的就在于此。
左宗棠看得出来,一旦李秀成攻占了上海,下一步肯定就是渡江作战,到时候他管辖的杨州府就是首当其冲,因此左宗棠防守上海还是下了功夫的,但是一开始战况就极为不利,上海周边各县,在太平军的猛攻下,竟然相继失陷。
4月,太平军从浙江嘉兴府嘉善县出击,十天之内就攻陷了松江府的娄县,接着从娄县和苏州府的昆山县两面夹击青浦县,用时五天攻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