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开进突厥境内,会同雍虞闾所部共同抵御阿拔、阿波向东突厥发动的进攻。一场两国间的交易就此达成了。
李彻率领五万隋军,替摄图部族担当起了北抗阿拔部南侵的重任,替换得雍虞闾率领东突厥大军加强了西部的防御力量,成功地迫使阿波打消了从西面向东突厥发动进攻的念头。
而李彻在率军北上之前,就已摸清了阿拔所部的底细,在都斤山采取了只守不攻的策略,和阿拔部打起了持久战。两军相持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阿拔所部就因后方粮草断绝,不得不从突厥境内大掠而归,主动撤至了漠北。
长孙晟运用他卓越的军事、外交才能,既成功地逼使了东突厥大可汗摄图被迫南下朝见大隋天子,又帮助摄图部族化解了一场迫在眉睫的灭国危机,同时还使得可贺敦宇文般若企图利用南陈来增加突厥与隋朝谈判的砝码,甚至阻止摄图亲赴长安朝见隋天子的计划落了空,可以称得上是取得了开隋以来对突厥的一场重大胜利。
作为隋朝在河北最高军事统帅和行政长官的晋王杨广,由于采纳了长孙晟的建言,并敢于放手将关涉突厥的军事、外交指挥权交给长孙晟暂代行使,保证了隋朝在军事、外交等方面始终对东突厥保持了主动和高压态势,并且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丝丝入扣,环环相接,才最终促成了这场重大胜利。杨广本人也将从这场重大胜利中获益,从包括太子杨勇在内的诸位皇子中脱颖而出,一跃成为隋高祖杨坚眼中可委以大任的不二人选,为他在今后人生旅程中赢得更大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东突厥国内的势力消长而言,突利可汗处罗喉在摄图南下后,受摄图所托,暂时执掌了部族大权。杨广、长孙晟不仅顺带着履行了对染干许下的诺言,而且扶持了以处罗喉父子为代表的东突厥国内的亲隋势力,为今后一段时期大隋和东突厥关系的进一步密切发展埋下了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