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略有谋略,想要伴随相公左右,入幕赞划!”李存再次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恭手作揖,直白的说道。
老人眼神微缩,静静地看了李存有数个呼吸,才哈哈一笑,然后身子往后微靠,有些好奇的问道:
“你凭什么觉得,你的‘略有谋略’能够入得某之眼中?
若是那首《青玉案》,就休要再提了。”
召见李存之前,老人自然是对李存有了一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对于他这等地位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故而,李存一首《青玉案》使得陛下称赞,一时京中流传,自然也就知道的。
不过,诗写的再好、词填的再棒又能如何?前朝有李太白,一届诗仙为求得一官半职连“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等毫不要节操的文章都写出来了,可最后又怎样?韩朝宗仍旧是没有瞧上李白!
到了本朝,亦有柳耆卿,填的一手绝妙好词,可依旧不为仁宗所喜,一句“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便使得柳永落了个“奉旨填词柳三变”的名号,纵是进士出身,一生仕途也就止步于了一件绿袍,屯田员外郎而已!
就连一生留下无数绝句佳作的李白、柳永都难以凭借着诗词升官发财,更何况才是只有一首佳作的李存呢?
“自然,相公乃是人中豪杰,岂是那等只会谈弄风月之人?”李存脸上微微一笑,一股淡定自若的神情油然而生,然后解释道:
“相公问学生,有什么自信,学生不敢妄言,但我知道相公一定会答应我的。”
“哦?”老人眉毛一挑。
……
……
日落西墙,晚霞红黄相间千里,将天际渲染成一片彩色。
李存独自一人走在清净的大街上,一脸沉思,但眼角还是遮不住那一丝的兴奋。
童贯答应了!
是的,就是童贯!李存今日前去拜见的,便是在后世饱受非议的徽宗朝“六贼”之一的童贯,被人称为媪相的童贯童道夫!
早在这一世的重生之初,李存便明白,如上一世那般期望科举入仕亦或者由学校入仕,对于他来说,太过于艰难与拖延了!
如果记忆不错的话,两年之后的宣和三年,陛下就会正式下诏,恢复科举制度!如此一来,纵然学校取士的制度保留,其地位也会大大下降——每三年一次的殿试选拔出四百名进士、同进士出身者,三十年便能累积四千余人,再加上历次恩科,从东京到地方,进士出身者超过半万。
而宋时的科举,除了进士科外,还设置了诸科,取士人数亦广……
而皇宋四百军州,一千余县,官员才需几何?
上一世,李存便是在太学待了足足三年,最后还是凭靠着父亲花了一笔巨款,才给自己买了个官身,又等了大半年,又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之后,才得了个没多大作用的差遣。
再之后,自家被人盯上,家财散尽,自己拜入了道门才得以侥幸活命。
又三年,金军南下,李存道法亦只是小成,无力回天,连身边亲友都无法保全……
而科举……那就更是开玩笑了!李存连太学里的私试过的都勉强,又如何去跟那数千名来自天下各个军州的、读书人中的英才来竞争三年才只四百余个名额呢?
无论前世今生,李存都和”学霸“这一词语有过一丝的联系!
故而,这一世重生之初,李存便摒弃了读书入仕之路。
幸而在皇宋,入仕为官的途径并非只有读书一种,而是主要分为四种。
其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