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玄幻魔法 > 江湖哪里那么好混 > 第15章 侠试风波(一)

第15章 侠试风波(一)(1 / 3)

卯时时分,新文馆附近附近的小摊、餐馆都出了比平时三倍的客人。

他们大多来自周边不同的门派,衣着得体,形色各异。年龄段的分布在十五道三十之间。对于江湖人来说,凡是聚会都是攀交情的好时候,无论你是男是女还是非男非女,只要你是习武之人,身在武林。他们总有办法跟你套上关系,或许是因为门派,或许是因为长辈,或者许是因为你早就不记得的多少年前的某次聚会,最不济还有“久仰大名”“敬仰依旧”之类的客套。三句两句的扯皮最后都离不开“有机会到你家(门派)做客之类。所谓“做人留一线。”此时的交际就算这次的侠试上派不上用场,今后的某天,碰上刀刃相向的局面的时候念在今日的一面之缘有可能就能保自己一命。

江湖,是一个很看交际圈的地方。

龙城作为这次侠试的二十五个考场之一,此次聚集了将近五百的江湖豪杰。内功修为多为二重山的大众范围之内,有一小部分的精英存在。一重山的杂鱼极少,这并不是因为对一重山境界的其实,而是它的基数实在是太大。一重山的修为,就算是普通人每天只抽出一两个时辰修炼最温和的心法,二十年也足以达到,一重山根本不能成为鉴定一个人是否是武林人士的标准,而侠试是彻彻底底的武林人的聚会。

这听起来是不是很奇怪?

为什么有着一重山修为的人还不算武林人士?

这个缘由还要从夏国人的体质说起,从几百年前起,在夏国(当时还没有夏国)驻立的东土大陆上就流行着一种叫做“衰弱症”的疾病。一般人的感染概率多达九成,这就病会在四十岁左右显现出来,病发后,患病者的身体机能会在最多五年的的时间里衰退殆尽,药石无用。所以那时候的普通人平均寿命只有五十岁。那时候许多练武之人者发现习武之人体内真气能有效的抵御这种疾病,所以大行推崇“武道健体”之说,为后来武道的兴盛和夏国的崛起打下了基础。道门史上最温吞水的内功心法《十二段锦》(在众多的武功心法中被借鉴)也诞生于那时,作为广为流传的养生心法沿用至今。

事实证明修炼内功确实能起到预防“衰弱症”延年益寿的作用,现如今夏国国民修炼《十二段锦》的国民十之八九。国民的平均寿命也涨到六十岁左右。但是这些人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之为武林人士,因为他们基本不会武功。就算是会,一重山的内功所能学到的也不会多么高深的武功。

总之,一重山的武者并不会得到多少的重视。

说回正题,为什么侠试能吸引这么多的武者的关注?

这还要从“侠义值”这个名词说起。“侠义值”这个词最早是武元二年(侠王李存真继承王位的第二年)提出的,当时只是为了更好的宣扬武林人士为国为民的侠义行为,武王以名望、号召力、为国家安定做出贡献几个要素为依据,创立“侠士榜”用数值的方式具体将那些赫赫有名的江湖人士的优良品性体现出来,增强他们的荣誉感,武王甚至那些嘴上说着“不图虚名”的江湖豪侠没有几个是真的不珍惜自己羽毛的。可是仅仅的“口头表扬”难以调动所有武林人士争做好事的积极性,名声对于许多小辈来说也是作用并不大,为了调动那些无所事事的武林人士,武王便用了将近五年的时间把“侠义值”变成了类似于“军功”的一种代币,将全国所有与武有关的消费都与“侠义值”挂钩,并围绕“维护法纪、利国利民”建立了一套关于侠义值的奖惩制度,由官民共同监督。这一制度一经推行,侠义值变成了实际的“货币”,各城市的犯罪指数也有了明显下降。

“侠士”则是为了提高习武之人社会地位设立的一种士阶,它将武林人士的地位直接提升到“士“的阶段,同时也约束了他们的行

最新小说: 玄幻反派:仙域最强太子爷! 仙子请留步 赠礼返还:我,玄幻第一舔! 使君她拔了回头草 侦探小姐的逃亡日记[西幻] 你不许和训练家谈恋爱 夺嫡:老七饶命,朕不想过头七 长生从丹童杂役开始 身边人都是满级大佬,这仙能修? 炼神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