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匠铺里人不多,孔邑很快选好轻重长短,下了订金。就在他离开铺子,回到街上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高声喊道:“阿稚!阿稚!”
孔邑听声音有些耳熟,转头一看,只见两个儒服少年正牵着马一前一后向他走来。两人相貌有些相似,都是身材魁梧、浓眉大眼,后面一人身材更为高大,前面一人则更为健硕,喊他的正是前面这个健硕少年。
“阿虎、元奴!”孔邑看到这两个少年惊喜地叫道,随即迎了上去。
“哈哈,你小子没想到吧?”健硕少年走到孔邑身前,先捋起袖子对着孔邑肩膀给了一拳,然后大笑着道。
“阿虎,你们怎么也来外黄了?难不成还是不服气,大老远来找我比试蹴鞠?嘿嘿。”孔邑也回了他一拳,然后笑着道。
“阿稚,我们和你一样,也是来向韩公学《易》的。”后面的高大少年也来到近前,向孔邑解释道。
“阿兄,跟阿稚你还隐瞒什么,明明是被族父和父亲打发来的,我实在是一点兴趣……”健硕少年似乎唯高大少年马首是瞻,本想抱怨两句,被高大少年瞪了一眼便硬生生打住了,转而对孔邑道,“阿稚,你现在没有二虎、黑蛋他们帮手,比蹴鞠我却不怕你。”
“哈,那我倒要看看你这个手下败将有何长进。”孔邑似乎与两少年颇为熟络,对健硕少年的表现并不以为异,继续取笑他道。
“阿稚、阿虎,此处非讲话之所,我们找个地方边吃边聊如何?”高大少年注意到他们三人三马占据了一大片地方,影响了路人的通行,于是建议道。
“好阿,我可是饿坏了。”孔邑此时也注意到了街上的情形,再加上忙了一上午,不提吃的还好,一提肚子就咕咕叫了起来。
这两个少年也是陈留人,以前经常和孔邑等人比试蹴鞠,却是输多赢少。高大少年名叫吴懿,字子远,小名元奴,年十五。健硕少年名叫吴班,字元雄,小名阿虎,年十四。二人是族兄弟,从小玩到大,都是喜练武而不喜读经。年初的时候,吴懿之父吴陵为了督促儿子特地送他来外黄向韩卓学《易》,而吴班也就捎带着被“送”来了。
吴氏为陈留郡望族,吴懿之父吴陵,字子卿【1】,吴班之父吴匡,字崇义,二人俱以侠闻,振穷救急,士多归之。吴陵因不遗余力地资助落难的党人名士而遭禁锢,又与汝南袁本初、南阳何伯求、东平张孟卓等为奔走之友。除陈留县这支外,长垣(yuán)县的吴恢、吴祐父子更是名重天下。吴祐年十二时,其父吴恢为南海太守,想用竹简著书,以后运回中原,吴祐便用马援遭薏苡(yìyǐ)之谤【2】来劝谏父亲,吴恢于是作罢。后来吴祐举孝廉,历胶东相、齐相,因行仁政、以身作则深受百姓爱戴。之后吴祐为大将军府长史(约公元147年),因替太尉李固向大将军梁冀争辩而被调任河间相,于是吴祐便辞官归家,不再出仕。
吴氏兄弟比孔邑早来两个月,对外黄早已是相当熟悉。孔邑跟着他们从县市里出来,很快来到一个叫“十里香”的酒肆。三人选了个清静的角落,点好酒食,孔邑便问道:“元奴,你们如何得知我到外黄的?”
“这个却是我们的授业老师,也就是你姊夫告诉我们的。另外韩师也邀请我们参加你今晚的接风晚宴。本来我和阿虎是想下午再去找你的,不想正好在县市里碰到你。”吴懿笑了笑然后解释道。
“是阿,真是巧的很,本来阿兄和我好容易熬过了都授和上午的辩经论难,只是想找个地方填饱肚子,结果正好撞见你。”吴班接着道。
“原来如此,怪不得你们俩一身儒服……”孔邑恍然大悟,接着问道,“阿虎,你说上午的辩经论难,莫非下午还要继续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