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七雄时期,中国的装备以及作战的战术水平已经比起西方有了一定的提升,当然,这个时期的中国整体水平并不是全面占优。
在以前曾经有了一种假设,那就是亚历山大大帝假如沿着葱岭——西域——河西走廊——秦国这一条最可行的道路进军中国,那么到底当其时的马其顿帝国军与秦国在军事方面,谁优谁劣?
事实上么,这种设想想要实现的可能性非常小。
虽然说亚历山大大帝在军事方面的天赋确实是很惊人,但是有些事情是军事方面无法解决的。就好比是地理位置之间的差距以及气候适应性等等。
亚历山大时期的马其顿帝国能够强盛一时,主要是依靠马其顿方阵进行作战的。
这换一句话来说,马其顿方阵作为一种战术阵型,确实是能够发挥出影响战局走势的力量。但是无可否认的一点,那就是马其顿方阵的弱点以及有点都很明显。
马其顿方阵主要起源于古代希腊人的一种步兵战术,这种步兵战术的重要优势就是依靠步兵的单兵战斗力来组合成阵型,发起对敌人的猛烈攻击。
当然,在温泉关这一个相当重要的地方,希腊人大败波斯军队并不是依靠方阵,而是利用温泉关外围的狭窄通道,让波斯人无法完全发挥出人数优势才最终大胜波斯军队。
在某个意义上,温泉关的地理优势与函谷关差不多,当然若是论防御能力,函谷关能够爆温泉关几条街。
公元前4世纪,经过改良的希腊方阵战术在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和他的继承者亚历山大的时代发展到了顶峰,基本队形变为手持6米长枪的16人纵队、并有骑兵和排成松散队形的轻步兵掩护配合。各兵种有机结合成原始的多兵种混成部队,在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
这就是马其顿方阵的情况。
从相对的阵型而论,马其顿方阵的人数并不算太多,因为一般的马其顿方阵在战术布置方面,只有最多六排部队,按照相应的人数基础而言,一个马其顿方阵的作战最大人数约为三四千人之间。
这一种兵力的人数,对于马其顿方阵而言,不显得臃肿,但是与当其时的东方主流战阵而言,还是有相当大的人数差距。
在东方的战场上,一个校尉所率领的三四千人可以说是一场大战的最基本阵型人数。而一个人数多一点而且城廓相对较大的城市的驻军也在三四千人之间。
所以在兵力上而言,马其顿人相对于当其时的战国时期诸侯,没有任何人数优势可言。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若是论正规军的树枝,马其顿军的整体素质要比起当其时的诸侯麾下军队要强一些。毕竟当其时还是以农兵为主的中原军队,平均质量还是很难比拟马其顿人的半职业化军队。
马其顿方阵的有点很多,自身具有很高的机动性,能以完整的横队勇猛地冲向敌人,给尚未从骑兵袭击中恢复过来的敌人以更沉重的打击。不能摆脱马其顿方阵的追击的披着重甲的士兵在战场上移动的速度还比不上成阵的马其顿人。
在战术安排上,马其顿方阵必须和骑兵紧密配合,单纯依靠方阵是不容易取胜的,马其顿人在作战时会把方阵排成斜阵,即直角三角形或直角梯形,斜面向外,这样就会根据具体需要从某一侧包围敌人。一般敌人在马其顿方阵面前不会被立刻杀的四散奔逃,象割草机一样利索,除非遇到马其顿方阵的冲锋。这一点在游戏中没有体现,马其顿方阵时可以整体合一,后面推前面,然后象一堵墙一样冲过去,他们大部分会为其所困,竭尽全力的躲避众多的矛头,而这恰恰是马其顿将军所要的,敌人被放在一个大大的案板上,那刀就是马其顿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