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六十年代初,那个年月过年包饺子,大多是罗卜、白菜、粉条……为馅,不像现在有大棚菜……四季
常青。说起过年,到底哪一天是年呢?有人说是初一,那还有人说是三十,还有人说、三十初一交替之夜才是年
的时刻。不是有‘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吗?还有人说;‘从祭灶这一天算起,到正月十五闹完花灯'
之前,天天是年。要真的理论起来,年的关键时刻,还是初一凌晨。特别是新旧交替的这个夜晚,真是非同
一般。在这个夜晚,大人就向孩子们数落着;得‘守岁’。也说成‘熬眼’。守岁也好,熬眼也罢,大人孩子
让睡也睡不着。特别是七、八岁的孩子,对大人的话,又是一知半解,感觉什么都新鲜,对守岁这个词语感
到耳熟,景的不得了。这个眼怎么个熬法,还是第一次体验,以前也听说过,那都很模糊了……。大人问;
能熬眼吗?那是满口答应,兴奋之余,转人空子。看着大人干什么,也想示范一番,听到鞭炮响,也向大人
索要,可自己又没有胆量去放,只好让比自己大几岁的代劳,自己光落了个听动静,还用手捂着耳朵。鞭炮
放完了,又要到桌子上包饺子,杆皮子,实际上什么也干不成,整个的是在添乱,真是应了一句俗语;‘七
岁、八岁狗也嫌’。说起来,小孩子真是讨厌。可是上了岁数的爷爷、奶奶,倒是百般呵护,口中辩道;‘谁
小的时候都是这个样子,大人过的就是小孩的日子。’说着、笑着、孩子闹着,就把饺子包完了。包完了饺
子,过年算是一个段落,各自散去,小孩也不跑了,也不闹了,也不找人放鞭炮了,睡着了,答应着能熬眼
的事忘了。大人就把孩子抱上了床,自己也有了睡意,一歪身子蒙蒙胧胧打了个盹……。赶紧折身起来,里
里外外再打量一番,唯恐有不周之处。最重要的是把鞭炮系到一根长杆子上,再看看,香、铂、纸壳、还有
腊烛……。好了,万事具备,只等子时‘〇点’的到来,放系在长杆子上的鞭炮……。在没放之前,还有一
套发纸的程序,把预先叠好的‘金元宝’、‘银元宝’、‘金壳’、‘银壳’……。用火烧了之后。说这是
‘发纸’,也可以理解为‘发钱’。就是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各路神灵,进贡、送礼……。这发纸的位址,
那可是多了去了,最重要的地方是在堂屋门东有个香台子,这里供的可是个大神,到底有多大,那是众说云
云,反正是比土地爷大,比佛主小……。实际上就是一块大石板,用几块石头支起,石板有八、九十公分见
方。这香台子,在腊月二十三祭灶之日,就用青竹扎个罩,青枝绿叶,掩映着供品;猪头、整鸡、整鱼、干
果……。香火缭绕,灯笼高挂。是有点神神道道的……。在香台子正中央,有个香炉子,一般都是用个木升
‘口大底小,能盛十斤粮食。’这是个代香炉子,里面盛满高粮是常见的,木升的表面,用工艺剪纸,红色
花边,很是美观。这个代香炉子,从腊月二十三就香火不断。今天‘一夜连双岁’之时,‘发纸、’‘发钱
’的时刻到了,那就发吧;先从大门口的门神发起,烧金元宝、银元宝、金壳银壳、把点燃的香,一般都是
三柱,插在门旁;然后是,二门、各个房门、磨房、牛朋、猪舍、羊栏……。最后又来到了香台子。这个时
刻,香炉子的三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