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七年三月,神宗大宴群臣于集英殿,王侍立,天表粹温,进止中度,宰相而下再拜贺。”——摘自《宋史》
不管是在后世还是在现在的大宋,当学生的日子总是相对快乐而单纯的。转眼一年的时间就过去了,在这一年里,大宋发生了些什么事呢?
简单地说,过去的元丰六年,辽国很安分,(强弩之末了嘛)西夏在西北却不太安份,短短一年之内,四次进兵兰州,但由于宋朝守将比较给力,没有占到什么便宜。
说好的‘积贫积弱’呢——西夏国主表示宝宝不开心,想家、想妈妈...........
最后只能西夏上书神宗请求恢复前盟。而宋朝这边因为永乐城之败的元气未复,也只能表示同意,恢复了对西夏每年的“岁赐”。(我们大宋真有钱)
元丰六年四月,种谔因为永乐城之败的缘故,郁郁不乐,‘疽发背而卒’,就是背上长了个脓疮,医治无效,病逝了。同月,时任中书舍人的曾巩去世。六月,八十岁的三朝老臣——韩国公富弼逝世。
所有发生的这些事,赵佣都清楚地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但生老病死的事,就算是身为穿越者的他也无能为力,只能在心中慨叹大宋人才的日渐凋零。
西夏的屡屡进犯让赵佣很不爽,但眼下也只能在心里默默地记上一笔,最多也就是“画个圈圈诅咒”李秉常(西夏国主)早登极乐。(话说历史上的李秉常还真是个短命鬼,不知道是不是赵佣的诅咒起了作用。)
元丰七年三月,宋神宗在集英殿中大宴群臣,这次宴会上,赵佣第一次在百官面前公开亮相。可以说,赵佣是这次宴会的“绝对主角”。
其实除了宴会中一些必要的“场面文章”外,赵佣什么也没做,只是在宴会的时候老老实实地侍立在自己皇帝老爹的身边而已。
但这次看似再平常没有的宴会,实际上却释放出了一个很明显的政治信号:神宗皇帝借此机会向自己的弟弟和百官宣示了自己的继承人。他的潜台词就是:我有儿子,而且智力正常,也不缺胳膊少腿。那些知道我现在身体不好而想觊觎皇位的弟弟们,你们还是趁早洗洗睡吧。
对神宗皇帝的这番心思,以宰相为首的百官立马心领神会,由宰相王圭出马向神宗大拍马屁:赤裸裸地称赞赵佣“皇子天表粹温,进止中度”。意思就是说,您的儿子我们已经见到了,虽然年纪还小,但已经可以看出长得很帅,行为举止也很有皇家风范,是做太子的不二人选。
接着由宰相领头,百官很正式地向皇帝表示了祝贺(宰相而下再拜贺)。皇帝表示:祝贺收到,朕心甚慰,大家开吃,宾主尽欢。
可以说这次宴会是一场目的性很明确的“政治秀”,也是赵佣的身影第一次出现在了大宋的核心政治圈内。(虽然他才八岁)
对赵佣来说,关于这次宴会,可以做如下总结:我第一次以皇子的身份见到了大宋朝堂里数以百计的“政治精英”,这些人是大宋庞大官僚集团的代表,未来我将花费大量的精力和他们打交道。如何处理好和他们的关系,将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我未来执政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从表面上看,这次宴会是一次胜利的宴会,是一次团结的宴会,大宋的统治阶层似乎对赵佣成为太子已经达成了共识。但赵佣知道,因为他年纪幼小的缘故,还是有一部分大臣选择把继位的人选放在神宗的两个弟弟身上。
毕竟“主少国疑”,历史上大宋的江山是怎么来的,还不是赵匡胤趁着人家后周孤儿寡母的时候抢过来的。(虽然赵匡胤的吃相还算比较文雅)
更何况现在大宋的周边也远谈不上太平,西夏和北方的辽国随时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