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上人押了一口水,笑道:“我也不知道啊!”
田风抱拳道:“总听闻道不可言,但实际小子却是想知,还请先生给予指点吧!”
“《清净经》云:大道无形、无名、无情。《老子》云:道可道,非常道。《关伊子》云:宇者,道也。非有道不可言,不可言即道,非有道不可思,不可思即道。惟不可为,不可致,不可测,不可分,故曰天曰命曰神曰元,合曰道。我常闻道理道理,是那道之理吧。倘若不合于自然中允许变化的规律,又称得上什么道理呢?我见那水车随水而变,既然可以运行,那就是含有它的道理的吧。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果我与朋友失去了做朋友的道理,那我们一定也就继续做不了朋友了吧。万物都是这样啊!”(因便于读者阅读,此处现代文)
“可老子他们的道和你说的不一样啊!”
“这样的道理也是无形、无名、无情,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的啊。它们契合于事实必然起生于作用。如何不是道的运作呢?但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啊,老子的道,是使他可以成就的道,也是他所认识到的反应。是大道,也不是所有结合的显示啊。水可以浮起轻物,若造船,取之一道即可,何必一定要事事都显现呢?倘若所有知道的道理都去运用,那岂不是繁杂无比,反而失去了主要而又根本的道理呢?那样的船,可就不一定用的住了。”(因便于读者阅读,此处现代文)
“那先生,什么是老子的道呢?”
“顺从于自然,回归于本来。什么是道呢?老子云: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那什么是恍惚呢?”
“老子云: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先生,我听闻神仙不死,身道合一,倘若是道理,怎能至于如此?“
“吾非仙人,焉知仙人?哈哈哈哈哈~“云中上人大笑起来,起身走去。
田风急忙跟从随后,凑到前,不甘心的问道:”那先生总应有猜测吧?“
“似是而非者众,不可言也。抱朴子云:夫言始者必有终者多矣,混而齐之,非通理矣。谓夏必长,而荠麦枯焉。谓冬必凋,而竹柏茂焉。谓始必终,而天地无穷焉。谓生必死,而龟鹤长存焉。盛陽宜暑,而夏天未必无凉日也。极陰宜寒,而严冬未必无暂温也。百川东注,而有北流之浩浩。坤道至静,而或震动而崩弛。水性纯冷,而有温谷之汤泉;火体宜炽,而有萧丘之寒焰;重类应沈,而南海有浮石之山;轻物当浮,而羊柯有沈羽之流。万殊之类,不可以一概断之,正如此也久矣。魏文帝穷览洽闻,自呼於物无所不经,谓天下无切玉之刀,火浣之布,及著典论,尝据言此事。其閒未期,二物毕至。帝乃叹息,遽毁斯论。事无固必,殆为此也。以古知今,理焉有不同?我听你后世之言,多生奇物,相较于古,万般难有,何必有此问焉?如今诸药已齐,可以回府,走也走也!“
说完大笑而去,不时有歌声传出。田风跃虎而上,紧跟其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