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没规定要怎么写,我已经交了功课,所以我没错。”
乔珩扶额,他想要拦着陈钦学说话的,可拦不住陈钦学性子急,一句话说得像连珠炮一样,一转眼就说完了,乔珩看了一眼从窗户外闪过的人影,不出所料地看见了打着帘子从外面进来的大舅舅陈济安。
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乔珩的大舅舅陈济安的话,那一定是人生赢家。这位陈济安大人,有才有出身,乔珩出生时他已经是正三品的中书侍郎,在这个位子上奋斗了四年,眼看着这一任的中书令年纪愈加老迈,就等着中书令一告老还乡,说不定陈济安陈大人就有希望再进一步。如果真的能再进一步的话,联系到陈济安才刚刚过而立之年,那他很可能就是盛朝历史上最年轻的中书令了。
乔珩的思维随着陈济安跨进来的脚步开始发散,他知道本朝采用三省六部九寺五监的官职制度,权利的核心集中在皇帝和三省长官手里,三省中,门下省掌出纳帝命,相礼仪,凡国家之务,与中书令参总;尚书省下设六部二十四司,地方各级行政事务都由尚书省汇总上报;而中书省不但是参与政务最密切的一个机构,还有职能上达天听,尊皇帝意撰写圣旨。
如果简单点理解,尚书省是信息汇总上报的部门,而由尚书省上报的政务中,有关礼法的,交由皇帝与门下省商讨,最后结果转至中书省拟旨,跟礼法没关系的政务,则由皇帝与中书省商讨,结果还是转至中书省拟旨。
这么一看,中书省的权利是三省中最大的,甚至很多时候能够左右皇帝的意见。前朝时,尚书省几乎沦落为中书省的附庸,甚至到了前朝末年,尚书省干脆被弃置。
按正常的思维,陈济安一入官场就做了六品中书舍人,只要他在中书省好好混,混到中书令的位子上,那朝堂之上他就是头一份了。但是陈济安这个人怪就怪在他不按寻常路走,而这也是乔珩最敬重陈济安的地方。
身为中书省中的一员的陈济安,他竟然主张的是削减中书省权利,重整尚书省及门下省之职能。
没有一个帝王会希望中央的大部分权利都集中在一个机构手上,对于乾元帝来说,他要的不是一个位高权重,甚至能胁迫帝王低头的中书令,而是三足鼎立,各司其职却又互相牵制的三省并制。
于是当陈济安还是个跟在皇帝身边伺候拟旨的小小中书舍人时,他就已经入了乾元帝的眼,所以陈济安才能够一路高升,甚至可能很快就要成为本朝最年轻的中书令了。而他回报给乾元帝的,自然是现在门下省重新崛起,尚书省大力扩张,中书省权利内缩但大大提高其提出政见质量的平衡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