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华居 > 历史军事 >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 > 第四百九十七章 士官学校 兴学

第四百九十七章 士官学校 兴学(3 / 4)

。都督府有府学,州治有州学,县有县学。基本上,已经开始做了。当他厘清各种税制,赋税中都有给地方留下足够得财源去办学。

除了兴学,他还做了些改动。他记得,明初其实也有各种公办学校,学生毕业以后,考试合格,便予以授官。曾经,这学校还还颇受青睐,毕竟可以当官。

这个学校制度,有一个特点。学生可以进入地方政府实习,一方面学习政务,将来可以很快上手,一方面也补充人力缺口,因此广受各方好评,士子喜欢,官府也欢迎,一度声势很盛,不输给科举。

后来为什么会败坏了,最后大家只记得科举,他也忘了。不过,不妨碍他在唐代实施这制度。当然,招收多少人,依地方才财力,有钱得地方可以多招点,他们毕竟事务也是比较繁忙,没钱得地方就少招些。

各地都对这个政策没什么抵触,不管怎么说,多些人手办事,也是好得。李忱也达到他的目的,要设法让学校教育,取代科举,这是历朝历代都在努力得目标。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澄清吏治。这些学生,都比较年轻,或者说涉世未深,让他们进入个地官府实习。年轻人嘛,总是对很多事情看不惯,尤其是那种违背良知和法律得。

他们还没有太被社会给磨平菱角,对很多不公正之事,都看不惯。正好可以遏制一下,官场各种歪风。不说他们以后会不会这样,至少现在可以防制一些。

还有,针对唐代一些特点,他对学校毕业后,进入官场作出了一些规定。一则是,异地为官。本地人,可以进入本地学校,也可以在本地实习,可是将来要出仕,必须异地,避免与乡里结党,作大地方势力。

或者地方官提拔学生,进入官场,把持某地朝政。别忘了唐代藩镇制度,要是有节度使藉此把官场上下换了个遍,等同于一手遮天了。

除了公办得学校教育,大唐这几年,随着他的科举改革,每年录取人数增加许多,因为不管是官员,还是以前得吏员,都变成要考。导致私家办学兴起,各地私立学堂也增加不少。

关于应考、当官得学校够了,李忱开始盘算中小学校。在李忱计划中,不是为了培养官僚。主要是落实教育,为各行各业培养人才,其中还包括了各种技校,一群文盲,无法推动技术发展得,连字都不认识,做什么都只能靠经验。

不识字也无法纪录,只能靠师徒传授。不识字,你连说明书都看不懂,怎样使用比较复杂的机械?光靠手把手慢慢教?不识字,对各种现象,只能知其然,而不之所以然得使用,连想要改进都没办法。

此外,各行各业,都需要识字,需要很多识字的人力。像是商业,没有充足得识字人力,就无法扩展,你能想像一个目不识丁的人,连帐本都看不懂,掌握一家商店吗?

所以,李忱要设法推广教育,不说达到全民普及识字,也要尽量增加识字人口。本来李忱今年有钱了,可以让礼部和工部出面开始兴建小学校,推广新式教育。

只是,陇西得收复,占了非常多的经费。目前陇西急需恢复生产。朝廷要拿钱出来。有人提议,任命张义潮为归义军节度使,然后拨点钱意思意思,其他方面就让陇西自己想办法筹措。

这个方法被李忱驳了,如果任由地方自行筹措,他把军政、民政分开,还有什么意义,最后还不是让地方自行其是,毕竟你一没出钱,光想着收钱了,既然地方把保护费都给你了,你还怎么有脸插手地方事。顾然后来发展还要靠地方,可是先期发展,尤其是陇西,百废待兴,朝廷不可能不管。

要管,就要花钱了,花下去,朝廷就没钱了。开拓荒地、兴修水利,移民,样样都要花钱。

最新小说: 开局被女帝流放,我举兵造反你哭啥 太监皇子 无敌傻太子 神话版隋唐演义 大夏钦天监 她藏起孕肚,偏执霍少找疯 开局被诛十族,我在朱棣头上作死 质子无敌 洞房花烛夜,娘子奔向白月光 父皇,朕杀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