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这叫我怎么答别的答案?
“国公,既无外人,船也到了渤海湾,上天入地,你知我知。那我也不妨直说。”
“徐光启看到了关键处,但那时的大明已经日薄西山,优先要解决的恰恰不是煮盐改晒盐,而是引、票问题,把钱收上来。”
“他虽得其法,不得其时。惜哉。”
“本朝这时,引票之争,还未到盐政彻底糜烂之时。是以,淮南盐改,其中关键,正是改变生产方式。即,改煮盐为晒盐,而将煮盐之柴草垦荒为田。”
“淮北一战,朝堂再无可能用担心更改之后产盐不足这个理由来反对了。”
刘钰嗯了一声,又道:“但有一事,我还是得提醒一下林大人。”
“淮南晒盐,可不比淮北强。如今运河被废,海运兴起,考虑到雨、热、风、潮,还有催动蒸汽机的煤……”
“是不是,一定要在淮南产盐?”
“我怎么觉得,现在来看,在淮南产盐唯一的理由,只剩下自古以来淮南就产盐呢?”
短暂的震惊之后,林敏无可奈何地笑了起来。
他没说这些硬的似乎毫无人味儿的生产问题,而是谈到了人文关怀。
“国公啊国公,自古以来,便有骑鹤下扬州之说。”
“你废了运河还不过瘾,还要把淮南盐也废掉。运河诸多城市,淮南因盐而兴的诸多城市,全都要毁在国公手里啊。”
“只恐百年之后,再有人读腰缠十万贯,便觉不解。腰缠十万贯,何不去松江?奈何要去扬州啊?”
“扬州风华,将来论起来,竟要在我的手上毁灭吗?”
刘钰却不以为然道:“长安西京,风华绝艳;西域诸城,商贾穿行。不也一样俱往矣?更近一点的说,前朝末年的澳门,连贯东西,何等兴盛?如今却如地狱,只剩下人口贩子和鸦片贩子了。”
“我估摸着,淮安号称八十万人,十年之内吧,也就能剩下十万?但扬州应该强一些,不至于。”
“此乃自然之理,无需惋惜。”
林敏苦笑一声,哎言一叹。
心想你这轻飘飘的一句话,不知道造出来多少麻烦事。几十万人的大市镇,落在每个人头上,迁徙之苦,反正是与你无关。
朝中说的是真没错,你真是一丁点人味儿都没有啊。
道理你说得对,但这事,你要办,你去说,我反正是不说。
就算我说,我也要和稀泥,在淮南建盐场。
我支持改晒盐,可没说支持把最大产盐区迁到淮北。
你要非说什么天时地利、雨热风潮、含盐量、煤产区的问题,那是你考虑问题的角度,可不是朝会里大家考虑问题的角度。
反正你都废了一个淮安大城了,你要愿意担衰败扬州的名声,你担呗,别找我。
废淮安倒还好说,总归是抛却海运这件事本身,朝中大臣也都知道“治河必先废漕”,只要不是猪脑子,这点见识还是有的。治黄河乃是朝廷排在前面的大事,仅次于打仗,要说为这个舍弃淮安,总归也算是可以接受。
可你连淮南盐区都要废掉,这就有点惊世骇俗了。这压根不是道理对不对的事,而是直接在挑战朝廷众人的正常认知了。
书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