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因为……”
凌月下意识地就要说出口,但触上言胥的眼神,很快后知后觉地明白过来。
归根结底,齐寒跟秦文君是一种人。
他们勤奋博学,刚正不阿,效忠的从来都不是一家朝廷,而是为了让天下百姓过上更富足的日子。
对这样的人来说,哪里可以施展抱负,他就愿意去到哪里。
子昶对他有知遇之恩,只要大夏给他施展才能的机会,又不会派他去攻打西齐,让他改换门庭也不是不可能的。
“言胥哥哥,你想说什么直说就是了,还非要让我猜。”
凌月嗔怪地瞪了言胥一眼,正想起身给他添点茶,却突然又明白了什么,
“如果我没猜错,你跟秦文君是旧相识,对么?”
怎么自从跟言胥重逢后,她的反应能力总是要慢半拍呢?
“是。”
言胥微微点头,不等凌月再发问就先一步解释道:
“秦文君少年时曾在言氏书院读过几年书,后因科举屡试不中,才在机缘巧合之下辗转去到了西齐。”
大夏和西齐百年之前是一家,秦如君的外祖母一脉皆为大夏血脉,只不过父亲祖籍在西齐。
若认真算起来,他也能算半个大夏人,在大夏入朝为官并无任何不妥。
当然,秦如君当年之所以落榜三次,并不是因为他读书不好,而是他的政见主张太过新颖。
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和阅卷人基本上都是朝中德高望重的老学究,向来对这种一心谋求突破旧制度的学子视为洪水猛兽。
两相冲撞之下,能考得上才叫见鬼。
凌月默默摇了摇头,“原以为去西齐投了明主就可以施展抱负,没想到终究还是落得一样的结局。”
一腔热血施展抱负,结果却被当头一盆冷水泼下,还结了厚厚的冰,换作任何人都无法接受吧?
这秦如君的命运,比齐寒还要坎坷的多。
“想要突破重重枷锁,就一定要有流血牺牲,商鞅如此,晁错亦是如此。”
言胥抬眸看着窗棂下白瓷瓶里盛开着的梅花,语气清冷坚毅,
“从踏上这条路开始,秦如君就做好了舍弃性命的准备。”
他们是真正的纯臣。
纯臣求的不是当世之功,而是万世之名。
“言胥哥哥,你说的我都明白,但我不是秦孝公,也不会是汉景帝。”
当世之功跟万世之名并不冲突,哪怕有重重阻碍,她也一定能护佑自己的能臣平安。
不过说起这些,凌月脑海中的思路倒是清晰了许多,又补充道:
“此事不必太急,只要给子昶点危机感,让他不敢轻易处死秦如君就可以了。”
‘有事钟无艳,无事夏迎春’。
一切太平的时候,秦如君这种虽然会打仗,但满脑子新奇想法的人着实没什么用处,别说关着,就算哪天不高兴拖出去砍了也没什么大不了。
可一旦有了危机感,子昶就会记起秦如君的好处,不敢随意处置。
只要这边的改革有了起色,秦如君自己就会主动找上门来,根本用不着她去邀请。
额?
这下轮到言胥惊讶了。
但这样的惊讶只是一瞬,他很快就明白过来,唇角勾出一丝似有似无的笑意:“公主说的是。”
虽然言胥脸上的笑意只维持了短短一瞬,但还是被凌月敏锐地捕捉到,诧异地瞪大眼睛:“言胥哥哥,你竟然笑了?”
她这个招揽秦如君的主意哪里就那么好笑了?
真是活久见。
这会儿,言胥的神色已经恢复如常,有些不自在地轻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