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这句话,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至少也要是二者等同的,绝不能严以待人,宽以律己。
可为什么会这样呢?为什么这是正确的呢?关键就在于一个自洽,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律己之严,自然在别人待人之宽的范围内,待人之宽,当然也能包容别人律己之严,所以这是自洽的。
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那么矛盾就很难产生。
就像六尺巷的故事,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而严以待人,宽以律己显然不能自洽,待人之严如何去包容别人律己之宽呢?很显然,如果每个人都秉持这种态度的话,那秩序就会一团糟了。
至此,再回过头来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句话,这句话究竟是属于宽以待人的部分呢?还是属于宽以律己的部分呢?
我想,很多人都不是弄错了这句话的意思,而是弄错了说这句话的人。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其实是一种很高的道德标准,是真正的佛,才能达到的境界,是严以律己的典范,并非是说一个人放下了屠刀就能成佛,而是说,要将一个放下屠刀的人,能看成成佛。
放下屠刀的人能不能成佛我不知道,可我若是佛,那么我看这个放下屠刀的人也必然是佛。
所以这句话实际上应该是用来约束自己的,而非是拿来约束别人,让别人将这个放下屠刀的人,看作是一尊佛陀。
如果要完整地表述出这句话,那就是,一个人若是放下屠刀,在佛的心中,那就是成了佛。
用本应该待己之严,去替换掉本该待人之宽,这当然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道德与法律是不同的两种东西,虽然常有人说,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事实上,这句话并不严谨。
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个人为母亲报仇,杀了仇人,我们为这件事填上细节,这个人屡次想要通过正道,也就是法律去报仇,可凶手却一直通过法律的漏洞逍遥法外,或者凶手有权有势,正义得不到执行,所以这个孝子才铤而走险。
法律是不公平的,即便是惩戒,也不会以命换命,
法律是不会管那么多的,法律只知道孝子杀了人,还是蓄意报复,性质极其严重,法律也不会因为自己存在漏洞就原谅孝子,法律只是一件工具,有人能拿起它,它就为某人服务,它不会制止拿起它的人会怎样去使用它。
即便是用错了,那也是另一个人拿起它来审判,铸成的大错也不会消失。
有许多事情,是法律不允许,可道德却允许的,就像那个无法通过正道去得到公平的孝子。
我们很明显就就能看到法律与道德的差异所在,法律是以恶来揣测人,就像法律只考虑蓄意报复,故意杀人,不会考虑杀人者的迫不得已,不会替罪犯开脱。
这也是法律必然要做到的事情,会替罪犯开脱的法律,当然是一件不值得信任的工具。
而道德不一样,道德是人的标准,是人在思考,人会看整体,会看前因后果,会或主观代入当事人,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地,用客观的眼光去看。
所以法律目的在警告,警戒,在惩恶,而道德的目的在扬善,连惩恶都是为了扬善,‘看啊,恶人终有恶报,好人才能善终’
那么“佛”这种究极的道德存在,当然也与不是圣人的普通人有很大。
普通人的道德会惩恶,佛也会,可若恶不再是恶呢?就像是那个正义得不到伸张的孝子,他的恶行若是可以惩恶,可以扬善,那么他的恶行就不再是被惩的恶。
惩恶本身没有任何意义,如果不是为了扬善,那惩恶也就没了必要,如果是为了扬善,惩恶依旧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