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画师赵赟初次去洛阳游历之际曾经见过南宫苍野。当时就觉得此人并非凡俗之辈,言谈举止中可以看出他心中的远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抱憾之心。借着去南宫苍野开设的《望海楼大澡堂子》去泡澡的机会。老画师也凭借自己出类拔萃的画技,打开了南宫苍野的心扉。一来二去,两人也成为了莫逆之交的知心好友。
在老画师赵赟的心目中有一幅宏大的蓝图,那就是重新开发河套地区,在此建立稳固的粮食生产和牧业生产基地,待到战乱爆发之时时,也可以大量接纳遭受战火波及流离失所的汉民。让大家能有一块安居乐业的乐土家园,这正是老画师赵赟孜孜不倦,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完成的最大心愿。老画师将自己的设想与南宫苍野讲述了一遍之后,立刻得到了南宫苍野的大力支持。他甚至还想亲自前往,重新担任祖辈的官职。
在南宫苍野的心中,始终充斥着一种愧疚心理,由于早在秦汉时期,初始开发朔方郡后套垦区时并无长远规划,屯垦时期亦未曾考虑到大风流沙的危害。那些耕农们随意的乱垦乱伐,破坏了当地的脆弱植被环境,造成了数十万公顷的土地被流沙吞噬。以至于出现了滚滚黄沙直抵黄河岸边的奇怪的景象。而作为屯田长官的南宫家族,却未能对此有所建树。实在是羞愧难言。
要知道,在这些浩瀚的戈壁沙漠中,哪里只要有了水源,哪里就会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可是这里的红柳和骆驼刺之类的耐旱植被,都被那些前来屯垦的农民或付之一炬,或饲养牲畜前来啃食。脆弱的生态被破坏,在短时间内是无法自然恢复的。随着流沙失去了红柳林的阻挡,固沙的甘草,骆驼刺等植物也被挖去,改为种植庄稼。而这些庄稼又无法抵挡流沙的侵袭。大片被开垦的良田变成了沙漠,就连修建那些灌溉渠都被黄沙吞没。实在叫人心疼不已,又徒呼无奈。
尘封往事无需再提,回过头来再来了解一下西晋时期的京师洛阳。洛阳城北依邙山,南临洛水。东汉时期的洛阳城,南北长九里七十步,东西宽六里十步,通称“九六城”,平面为长方形,有12座城门。城的总体布局是在纵向轴线上,依西汉旧宫翻修营造而成。南北二宫相距一里,其间以三条复道构成的主要大街相连。城内主要的大街,都通自城门。大街互相交叉,分隔成24段,这便是“洛阳二十四街”。大街为三条复道组成,依据各人的身份地位分别行走。唯公卿、尚书等大臣官员可行于中道,普通百姓、一般行人皆行左右。洛阳城中主要宫殿为南宫和北宫。南宫在西汉时已有一定的规模。以后不断扩建,于建武十四年在南宫建成规模最大的前殿。南北约1300米,东西约1000米。北宫始建于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至永平八年建成。北宫中的德阳殿,“周旋容万人,陛高二丈”,规模宏伟。内城东北隅建有太仓和武库。工商业区有南市、马市和金市。南市在南郊,马市在东郊,金市在城内南宫西北。
曹魏在东汉雒阳城的废墟上重建都城,其规模不超过东汉。西晋时城的形制和布局亦无多大的改变。魏明帝曹叡仿效其祖父曹操在邺城西北部筑铜雀台等“三台”(见邺城遗址)的经验,在洛阳城的西北角建筑了金镛城。金镛城南北约1080米,东西约250米,分隔为三部分,各有门道相通。金镛城实为军事城堡,皆因北依邙山,地势高亢,可俯瞰洛阳全城,具有居高临下掌控全城之作用。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的洛阳争夺战中,金镛城亦是双方必争之地,当时称其为“洛阳垒”。由于魏晋时战乱频仍,出于军事上的需要,在洛阳城的西北城墙外壁和金镛城的外壁设置了许多墩台,其形制和效用如同后世的“马面”。
东汉洛阳城位于东周王城的故址,在今洛阳市东15公里白马寺以东,北依邙山,南临洛水。西汉以洛阳为陪都,曾在此建造宫殿,东汉开国后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