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中了武举之后,便上下打点,务使能够前往辽东军中效力。其父吴襄谆谆告诫:“桂儿今次武比夺魁,为父心中十分欣慰。。希望我儿就此发奋。上报国家,下光门户,切勿让我失望。”
吴三道:“父亲尽管放心,孩儿不忧无出头之日。若稍有凭藉,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道也。”吴襄听了,以为儿子有如此志气,十分欢喜。便使吴三桂拜董其昌,认为师生之谊。又因吴襄为提督经营,应有个袭荫,董其昌更为奏保,便以吴三桂为都督指挥使。
时东边日急,自经略大臣杨镐以二十万大兵伐建州卫败于抚顺之后,更时时告警。廷议因东边既急,让孙承宗继杨镐为经略,也不见无振作,于是又罢免了孙承宗,让高第代为蓟辽经略。任命毛文龙为平辽总兵官,筹防边备。朝命既下,董其昌本与毛文龙为姻亲,那日听得毛文龙领兵出关,便邀文龙至府,说道:“国家多故,边事日危,朝中各员只知趋附宦官,希望加官进爵,互相狼狈,欺罔朝廷,吾恐日事晏安,敌已渡河矣。今将军受任平辽,任大责重,应该能宣力国家,再安磐石。不知将军帐下可有得力健儿没有?”毛文龙道:“正为此故,得人甚难。弟弟我到边关,惟有经营地方,注重险要,以却敌兵。因大败之后不宜言战,若有疑我谤我者,望吾兄一为关注。吾兄若知有人才可以相助者,更望相荐以收得人之效。”
董其昌道:“弟忝为礼部尚书,太子詹事。然与执政中人又道不同不能与谋,即欲为将军关照,力恐不逮,但求将军随时谨慎。若说荐人两字,本非易事,只见有吴三桂其人者,气象不凡,武勇出众,宜奏调一同出关,以资臂助。想吴三桂必不负弟所荐也。”毛文龙道:“吴三桂方中武举状元,正是意气风发之时,弟亦闻其名久矣。此人为提督京营吴襄之子,现任都督府指挥使,不称其本心,某当重用之。”说罢辞去。毛文龙出面告知吴襄,请三桂出关相助。吴襄正欲儿子为国效力,无有不欢喜,立即回复毛文龙,即令儿子三桂拜谒毛帅。
吴三桂闻得毛文龙邀自己出关,知是董其昌所荐,心存感激,便欣然而往,即领父书去拜谒毛文龙。那毛文龙听得三桂已至,立即延入。吴三桂见时,为毛文龙一身煞气所震,不觉汗流如雨。
毛文龙笑谓吴三桂说:“本帅以至诚相待,何以如此之惶恐?”吴三桂道:“三桂自从离开原籍,来到京津,阅人不少,皆碌碌凡辈,全不在卑职眼内。今见都督一种威严气象,精光四射,煞气逼人,令人神慑,故不觉惶恐。”
毛文龙笑道:“足下武比夺冠,天下英雄敬服,此去随本帅征战辽东,定能立功。足下飞腾有日,可为预贺。”说罢让吴三桂坐下。
心中暗自想道:“此人目无天下士,独能畏慑于吾,此人必能为吾所用,不忧其不用命也。”正想象间,吴三桂进言道:“三桂闻都督受命出关,不以卑职鄙陋,看吾父薄面使在帐下执鞭,卑职自然感激。只怕驽马庸才,不足受都督驱策。”
毛文龙道:“不必过谦。本帅久闻大名,足下有相知人物可为国家出力的,不妨力荐。”
吴三桂答道:“三桂亦知有四位英豪,皆是武比同榜,更兼意气相投,同具征战沙场,忠心报国之志。一是曹变蛟,有胆略,善骑射,可惜遭时不遇,现流落辽东,都督切宜用之。其次则与某同榜者白广恩、耿仲明二位。更有一员猛将,乃山西尚之信,其性格直爽,勇力过人,现已在大帅帐下。此四人都是英雄人物,恳请大帅重用之。”
毛文龙听罢大笑道:“这四位英雄,本帅也略知一二,都是勇猛善战之士,可见足下有心了。我欲与足下此后当如叔侄一般,一切军务与足下共之,断不相负。”
吴三桂即刻下跪磕头:“承蒙叔父看重,侄儿定当鞍前马后,效力于叔父,无愧于叔父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