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二年九月初一,真定县。
知府官邸内一处厢房,杨重正和其兄杨庞商议着应对建虏入寇之事。
杨庞首先向杨重告知了一个消息:
“今日最新的塘报,三日前,建虏在遵化伏击了平辽将军赵率教。赵将军以身殉国,其所率的四千铁骑也尽没于敌阵之中。”
杨重冷哼一声道:“怪不得皇太极在遵化停了这许多时日,原来就是为了伏击西援京师的关宁军。”
接着杨重又疑惑道:“虽然总体上说关宁军野战与八旗军无法抗衡。可据弟弟所知,赵率教与满桂部是关宁军中,唯二两个敢和八旗野战的部旅。再说,赵率教带的都是骑兵,怎么可能落个全军覆没的结局?”
“二弟有所不知,围攻伏击赵率教的不只有建虏的兵马。实际上,围攻他的主力是西虏蒙古左翼的四部人马。他们的战骑数量数倍于赵将军。”
杨重若有所思的叹道:“难怪如此。可笑这些蒙古左翼诸部在建虏入寇前夕,还被一些人视为大明盟友,用市面上奇缺的米粮进行拉拢。却不知道,或是假装不知道他们早已是建虏的附庸。”
而后杨重又说道:“可赵将军也不至于如此莽撞,孤军西援不说,还走贴近建虏的线路。他既然孤军西援,就应该避开建虏锋芒,绕路进抵所要增援的城池。”
杨庞摇头道:“他怎么选择进军路线为兄不知,但依塘报所说,他孤军西援是在蓟辽督师严令下进行的。袁督师得到诏令后,首先就是令他全速增援京师。因为他的驻地是关宁军中距离京师最近的。”
杨庞的话说完,两人都陷入暂时的沉默中。最后还是杨庞开口道:“二弟,在此危难之秋,你看大哥我该如何行事?真定府又该如何行事?”
杨重淡然道:“当然只有两件事可做。保境安民和北上勤王。”
杨庞手指敲了两下桌案道:“北上勤王的事,为兄已和徐指挥赵守备商议过了。明日他们便会在校场誓师,由赵守备带真定府的三千神武右卫兵北上。
至于这保境安民,为兄认为没这么夸张吧。建虏还能打到这里来?袁督师的关宁军现在应该到了京蓟一线了。”
杨重继续平静的说道:“袁崇焕拦不住建虏。确切而言,他根本不会去拦截建虏。”
杨庞惊讶的张了张嘴,最后只吐出两个字:“为何?”
“因为他的关宁军根本无法与建虏八旗军野战,他自己也很清楚这点。”
看着杨庞惊讶的表情,杨重又宽慰道:“不过,这是建虏初次入寇大明,想必他们的胃口也不会很大。南下劫掠的必是分散的小股部队。
所以他们不大可能攻打有防备的较大城池。真定府的几个县城做好相应防备即可保全。倒是那些村庄集镇要万般注意,这些地方当是建虏的劫掠重点。”
说到这,杨重又问道:“大哥,前两年我建议你在真定府,加强习练民团和村镇御贼防盗。这两件事进展如何了?”
杨庞听出他的意思,笑道:“你的话,大哥我自然听进去了。如今,真定府村村有高墙望楼,县县有民团。而且每年都抽半月时间加以训练,都算入到徭役时间。想不到现在要用到防御建虏身上了。”
杨重点点头道:“如此,真定府定然无忧。不过弟弟还有些建言。
我认为,这次勤王大哥应该亲自去,弟弟我也陪你一起去,当然身份要隐密。赵守备留着看家,再给他多留一千卫所兵。”
杨庞沉吟道:“要为兄亲自去勤王?这是为何?另外带两千卫所兵,这兵力够吗?”
“大哥要在仕途上再进一步,这是最好的机会。否则你又不善于结党营私,阿谀奉承,官场争斗。这知府之位应该是到头了。
至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