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叫做“猪”的谢寒深坐着马车回到了皇宫。
踏入专门为他办公而建的文华殿,一众官员早已等在书房门口。
见到太孙殿下回来,仿佛找到主心骨般纷纷围了上来。
“里面说。”不作停留,直接踏进书房。
坐入正堂主位,身旁太监小心翼翼奉上茶水。
谢寒深扫了眼进来后安静如鸡的官员。伸出手轻托起茶盏,揭开茶盖一下一下轻拂着茶汤。
“都聚在孤这,所谓何事?”
众大臣相互看了眼,最后丞相王之鹤躬身行礼道“回殿下,是为了修建汉江大桥一事。陛下让我等过来,请您做主。”
王之鹤没好意思说:今早在朝堂上,众臣子为修桥一事吵的不可开交。
老皇帝被炒的脑仁疼,直接丢了句“交给太孙办”便不负责任的甩袖离开。
其实这类事已不是第一次发生了。
他们这些臣子去文华殿的次数比去南书房议事的次数还多。
要不是还没举行登基大典,他们都快以为这大汉王朝真正的君主是眼前这位看着年轻,实则果敢的殿下。
“那你们讨论出结果了?”轻拂盖沿,黝黑的眼眸看着面前一众大臣。
一直以来大汉朝就被汉江分成东西两面。
东边靠海平原为主,经济富裕人口密集。西边靠山丘陵为主,人口稀少矿产资源却丰富。
这样的地理人文环境,朝廷如果调配的好,是有很大互补空间的。
可偏偏中间有条又宽又急的汉江水。
导致船只无法直接开往对岸,两边百姓要通商,只好选择走旱路骑行千里绕道过去。
这也就造成了双边物资流通不畅,资讯无法及时到达等问题。
最要命的是连皇权对地方的控制也因这江受到直接影响。
其实早在五年前,朝廷就考虑过在汉江上修建一条汉江大桥。
可问题来了,这么大的工程钱从哪里来?户部初步估算过,建这桥少说要上万白银。这么庞大的支出,国库就算拿的出来,皇帝也不会这么做。
大汉王朝一直外忧不断,每年为保证兵力就花去国库三分一银钱,还没算上天灾人祸,设施补漏等。哪还有闲钱再多承受一笔支出?
还有这建桥技术也是现在难以攻克的问题。造石桥容易,整个大汉朝光石桥就有三百多座。
可那些石桥,桥距都短。一旦桥距延长,当无法承受其本身重量时,就会有断桥风险。
“殿下,老臣想给您推荐一人。此人可解眼前困境。”工部尚书卢大人上前行礼道。
“哦?”
“此人乃工部侍郎陆怀仁。在他做县令时,曾修筑过一座过百米的铁索桥。每年五月,当地都会发大水淹没桥身。水退后,桥身丝毫未损,连锈迹也不曾多见。”
谢寒深点点头,看了眼身旁的太监。太监会意,大声朝外道“宣工部侍郎陆怀仁觐见!”
很快一文质彬彬的男子踏入书房。只见他双膝跪地,叩首道“微臣陆怀仁参见太孙殿下,太孙殿下万安。”
眉清目秀,一副瘦弱书生相。一点也不像是能拿起锤子干事实的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