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身烟瘴远沙场(一)
塞霜晓白, 天清日润。
袁燧与袁灵,兄弟二人,同处席上。
那年长一些的少年袁燧, 此时身披鳞甲,长发映日而红,正为弟弟袁灵搽涂膏药。而那袁灵,昨日在雪中跪了约两个时辰,双腿已然冻得发紫, 勉强只剩几分知觉, 此时倚在席上, 眉眼灰败, 极为颓丧。
袁燧指尖揩了下那软白的膏药,抬眼一望,见弟弟已然心灰意冷, 不由心下无奈, 轻声劝道:“灵儿,回了澶州之后, 须得好好读书。你生来就有诗书的天分, 小时候,你才五六岁, 写出来的诗赋,鹤千岁读过之后, 都赞不绝口, 说你日后必是‘大才槃槃’。”
袁灵垂眸无言,只垂袖倚榻, 眼神空茫茫的, 一丝反应也无。
帐外, 雪霁初晴,天光淡薄。而在这营帐之内,少年那琉璃般的眼眸之中,却是蕴满了阴翳的浮云。
袁燧心底一叹,正欲出言再劝,忽见帐外人影一闪,抬眸一看,却是养母良夫人身侧侍奉的婢子,人皆唤作“小鬟”——和“侍衣”一样,这也算不得正经的闺名,小鬟二字,本义即是女婢。在这乱世之中,贫寒人家的女儿,取名大抵如是。
这小鬟娘子,自幼长于将军府中,与袁灵一般年岁,和三公子也称得上是青梅竹马。往日里,小鬟受良夫人教诲,性情娴静守礼,说话也轻,走路也轻,而今日她却颇有几分不大寻常,眉眼间惊疑不定,摆放盥洗之物时,甚至不小心泼洒出了水来,溅湿了袁燧的雁羽军靴。
袁燧见此,并不怨怪,只挑起剑眉,随意问道:“小鬟,怎么今日,竟如此慌张?”
小鬟闻言,柳眉蹙起,轻咬粉唇,怯生生地应道:“方才来的路上,奴听得那些兵卒,窃窃私语,说……”
袁灵此时,已是十足敏感,听得有人窃窃私语,便以为是旁人非议他、侮蔑他。少年憋红了脸儿,歪倒榻上,急急扯来被褥蒙住头脸,哪知那小鬟接下来的言辞,却是与他毫不相干。
袁燧正弯下腰身,提起那一双雁羽帮牛皮军靴,轻轻拭着靴上的水渍与血污,便听得小鬟弱声续道:“那些人说,陶神医,并非男子,实乃女扮男装。甚至,有人瞧见,陶神医来了癸水,裆上染了血,凳子上也是血,还藏着月事带……”
那赤发少年闻言,剑眉一竖,连军靴也顾不上擦拭,立时冷声斥道:“流言蜚语,无凭无据!陶二是我的救命恩人,亦是我的亲弟兄。我先前受伤之时,几乎与陶二朝夕相处,他是男是女,我岂会分辨不清?”
话虽如此,可少年眼前,却忍不住浮现诸多细节——陶二那细密的睫羽、白色的“冻疮”、脸上偶尔掉下的污黑粉渣、看似臃肿粗壮实则细瘦的身材……
袁燧心绪翻涌,思量不定,一时也顾不得军靴犹然湿冷,这便匆匆提剑起身,朝着帐外大步行去。
雪霁风温,霜消日暖。
融融日光之中,周桃萼手中轻拈蒲扇,闲闲扑着袅袅炉烟,虽仍如往日那般,裹着臃肿厚袄,但面上却已褪了妆饰,一双眼儿冷媚入骨,两瓣娇唇如缀樱珠,纵然不施粉黛,亦已堪称姿容艳绝。
帐外,流言风语,不绝于耳,而她身处帐内,对着药炉,嗅着药香,却是分外清静。清静之余,甚至还有几分期盼,头一回盼那姓袁的狗贼,快些来寻她的衅、问她的罪。
她轻摇蒲扇,眼睑低垂,却是不由勾起唇来。
忽而,那软榻之上,传来些许微弱气喘。桃萼闻得声响,立时回神起身,疾步走到那人身侧,先是眼儿上下一扫,观其容色,接着便抬起腕子,为这温小将军把起了脉息。
淡淡日光中,那温小将军,缓缓睁开眼眸,迷蒙间瞥见身侧有一美人,樱唇桃靥,媚丽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