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大封司马宗室子弟为王,其目的便是想造就一个能够藩屏帝室的皇族势力,用以对抗士族中的野心家,因此赋予了宗室王很大的政治权力和军事权力,如裁撤州郡武备,并允许宗室王在自己的封国内有自置军队的权利,允许宗室王出镇和允许宗室王参政等。尤其是允许宗室王出镇和允许宗室王参政这一点弊端最严重,因为一旦参与政务的宗室王利用自身特殊的政治地位和政治特权与出镇的藩王相勾结,势必会破坏中央政府的正常运营机制和运行秩序,再加上有本王国自备军队作为的后防屏障,势必会引起整个局势的动荡。从这些地方来看,晋武帝在分封宗室王时,只是看到了宗室的力量,却没有重视宗室王的势力过于膨胀所造成的对中央政权的潜在威胁,给叛乱的发生埋下了隐患。
在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不久就发生的八王之乱,就是发生于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内部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这次动乱共3十六年,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元康元年(291年)三月到六月,持续三个月;第二阶段,从元康九年(299年)到光熙元年(306年),历时七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八王。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使得当时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随之而来的华夏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的中原北方进入十六国(五胡乱华)时期。八王之乱发生的重要原因是,晋武帝司马炎在安排继任者人选上的徇私枉情所造成的。他在立皇太子和选太子妃问题上的胡乱任权,选择了一个华夏历史上有名的昏庸皇帝晋惠帝。晋惠帝史称“何不食肉糜帝“”,正是由于他的昏庸,导致妖后贾南风得以干政弄权,直接引发了八王之乱的爆发。
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运转,主要靠两个因素:第一,中央集权制度,特别是皇帝与宰相、 地方长官、统兵大臣的关系。第二,拥有一个能够认真实行这一制度的统治集团,尤其重要的是,拥有一个有威望、有才干的皇帝。二者缺一不可。
西晋初年,上述两个因素基本具备。西晋刚刚统一全国,晋武帝本人有一定统治手段,高压之下无人敢不从,竹林七贤中的嵇康因不愿听从他的召唤,而被他记恨在心,借口吕安一案将其杀害。晋武帝司马炎执政之初,尚能勤勉任事。但是他的目光短浅,贪小利而忘大义特点,也是司马家族的共性。为了能把至高无上的权力牢牢握在自己的手中,保持住一己之私的权力稳固。晋武帝司马炎颁布了占田法、户调式的法令。户调式于太康元年(280年)颁布。共有三项内容:占田制、户调制、和品官占田荫客制。
所谓"占田",就是国家准许农民占有法令上所规定的田亩,正丁男子占田70亩,女子30亩。所谓"课田",讲的是督课耕田之意,国家按课田数征收田租,丁男课田50亩,丁女20亩,次丁男25亩,次丁女及老小不课,每亩课田租米8升。
户调式:丁男之户,每年输绢3匹、绵3斤,丁女及次丁男为户减半。限田制,规定官员一品可占田50顷,以下每低一品减田5顷。荫亲荫客制,规定除官员不课田,不缴户调外,可按官位高低,荫其亲戚,多者及九族,少者三世族亲。
户调式制度的实施,是晋代独具的一个特色,晋武帝司马炎通过制定这些措施在短期内增强了国力。但也加剧了整个社会的贵族化倾向。
同时他